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团建设 > 精神文明 > 正文

苏沁农牧场:重视发挥企业文化的力量

来源:呼伦贝尔农垦报
作者:吴振华
字体大小:

苏沁农牧场一直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农场的企业使命、企业环境、企业作风、企业精神等理念体系融汇到一起,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的推动力、牵引力、凝聚力,凝聚了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并形成以文化促经济发展的强磁场。

加强硬件建设,塑造良好文化环境

把文化渗透到街道、住宅小区、广场的每一个细节,不断丰富农场文化内涵,塑造农场的视觉形象。以整洁优美的外貌,彰显苏沁农牧场的文化品位。近年来,不断美化生态环境,形成碧水绕农场、绿树环路旁、樟子松长青、五彩花儿香的美丽环境;对大街小巷进行绿化、美化、亮化、香化、文化,街道两侧多种树木婀娜多姿,花坛、草坪绚丽多彩,路灯排排通巷尾,宣传牌、灯箱琳琅满目,机关大楼门前花园里的金属雕塑“奋进”,意在反映社会生活、企业经济不断发展。

清晨和傍晚,8400平方米的露天广场上,有练太极的、有跳舞的、有散步的,更有一群孩童们在你追我赶嬉戏着,一阵微风拂过,农场每个角落都显露着文化建设带来的活力。近年来,农场充分利用文化设施合理配置资源,为职工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地。随着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大职工群众品位文化、享受文化有了越来越丰富的选择。农场占地面积211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内,羽毛球、乒乓球、棋牌室、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为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走进“草原书屋”阅览室,正在查阅专业书籍的职工吴明权说:“以前有问题还得跑去问人,现在不用了,单位有书屋,随查随学,特别方便。”现在,农场拥有“草原书屋”7个,共有图书1228种3000余册、音像制品100多种,为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创造了良好环境。书屋常年对外开放,职工可以随时查阅资料,良好的文化资源,随时为职工群众“充饥”,富了脑袋的同时也富了口袋。

举办缤纷活动,营造文化繁荣风景线

近年来,农场结合中心工作和岗位特点,因势利导,开展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的文化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让全体职工共享文化成果,各项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已成为农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助推器”,构成了五彩缤纷的文化风景线。举办的主题征文、演讲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开展的篮球赛、拔河赛、广场文化周等原汁原味文娱活动,形成了处处有看头,时时有精彩的文化风景线,把企业文化展现得多姿多彩。在今年的“畅想新时代 圆梦在苏沁”广场文化周活动中,农场职工纷纷登台,自编自演,一台台乡土气息醇厚的文艺晚会,让人们尽享受精美的文化大餐,成了一次文化大检阅的盛会;每年举办的农机技术大比武活动,有效调动了青年职工的积极性,使一大批青年岗位能手涌现出来。

农场以评先树优为抓手,树典型、立标兵,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引导职工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提升,以达到提振职工精气神、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目的,为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增添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每年职代会、七一期间,农场都召开表彰大会,授予先进荣誉称号,集中展示职工的主人翁精神风貌和主力军时代风采,在组织开展系列评先创优活动的同时,农场还大力向上级推荐模范先进人物,使先进走出苏沁,辉映农场。在先进典型的影响和带动下,农场“树创”活动蓬勃开展,培养出了一大批“懂得感恩,甘于奉献”的优秀干部职工,这其中就有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儿女赞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的王金生、左兆英家庭;荣获呼伦贝尔市“最美家庭标兵称号”的韩艳华、冯营章家庭;荣获海拉尔农垦集团公司“双创”一等奖自主创业者马爱静同志,更有无数个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演绎着平凡且感动故事的无名英雄。

画饼充饥填不饱肚子,纸上谈兵换不来胜利。农场以实干作风通过各项活动使企业精神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生根发芽。通过领导亲自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义务劳动,加强与职工的交流互动,干群距离拉近,职工切实感受到了来自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重要节日对困难职工送温暖,从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对困难职工家庭给与帮扶。在农业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返还草原管理费、免费供给莜麦、免费提供作物秸秆,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坚持落实金秋奖学基金制度,奖励、激励考上高等院校的职工子女。为退休及在职员工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一系列“暖心”工作的落实,使干部与职工之间多了一层亲情化色彩,干部与职工心与心交融,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人才队伍建设,创造农场文化新契机

农场重视职工思想修养教育,在加强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武装,提民智促民富上做文章。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工作实际,利用农闲时间,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骨干的理论及业务培训。利用道德讲堂、政治理论培训班、农机、农艺技术培训班、网络媒体向广大干部职工培训生产技术及管理知识,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宣讲农场的各项制度和经营政策,选派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青年骨干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类专业考察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在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同时,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素质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为农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农场将人才培养常态化,拓展人才成长空间,建立健全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完善人才交流、岗位锻炼、上调下挂选人用人机制,特别加强青年团员、大学生人才、专业技术骨干的培养考察工作,逐步培养树立起适应农场创新发展需要、具有农垦行业特色的复合型梯队人才队伍。

立足眼前,苏沁农牧场文化建设将在经济创新发展中前行;放眼未来,苏沁农牧场全体干部职工群众将在文化氛围中畅享文化惠民幸福梦。

 日期:2018/11/6 10:15:16